那名雇佣兵走过来的时候王栋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最后还闭上了眼睛。
不是害怕而是谨慎。
开始依靠那架“翼龙”2无人机雇佣兵的一举一动都在汪昊天的监视之下王栋他们在汪昊天的指引下顺利渗透到村庄外面。
可惜无人机在几分钟前飞走了。
虽然王栋极为小心但是在匍匐前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弄出一些响动。
那个雇佣兵之前站在屋檐下没有被无人机发现而且受到墙体遮挡也没有被王栋看到。
只是很轻微的声响就把雇佣兵吸引了过来。
“北极寒流”果然名不虚传!
在来也门之前也就是在法赫德国王军事城集训那几天王栋让尼古拉斯设法搜集了一些“北极寒流”的资料。
不管是规模还是战斗力乃至过往战绩“北极寒流”都是全球第一。
这支队伍的历史能追溯到上个世纪七零年代。
当时安哥拉爆发内战在南非出兵之前“安人运”在苏联军事顾问的支持下掌握着绝对优势。
此后南非与古巴先后出兵。
被派往安哥拉的苏联顾问中有一部分留了下来与古巴军队一道对抗实力强大的南非军队。
没等到安哥拉内战结束这些苏联军事顾问就组建了一支雇佣军。
只是当时叫“红色风暴”。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红色风暴”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在两伊战争中他们一边帮助伊拉克军队袭击伊朗空军基地一边暗地里向伊朗走私军火。
缅甸内战期间他们一直在为缅甸政府军提供培训。
在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时候他们是海豹突击队遇到的唯一对手让高傲的“海豹”付出了惨重代价。
巴拿马战争中他们去晚了几个小时不然诺列加不会被美军生擒。
“红色风暴”最后一次出动是在海湾战争期间不是去帮助萨达姆而是去收集宝贵的军事情报。
随着苏联解体“红色风暴”才销声匿迹。
只是几年后就死灰复燃。
这就是由“红色风暴”的几名元老组建的“北极寒流”军团。
“北极寒流”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
当时俄军在格罗兹尼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极为惨重。
在格罗兹尼战役的头两个月攻入城区的俄军伤亡过半几乎被叛军打垮很多作战部队丧失了斗志。
直到“北极寒流”到来战局才有所好转。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北极寒流”渗透到了市区各个角落猎杀数百名叛军指挥官瓦解了叛军。
后来正是被“北极寒流”盯上叛军首领杜达耶夫才被导弹“斩首”。
“北极寒流”一战成名由此坐上了全球第一雇佣军的王座而且一直被追赶从没被超越。
二十多年来“北极寒流”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战争与战乱。
在科索沃、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亚、在刚果、在哥伦比亚只要有俄罗斯利益的地方就有“北极寒流”的足迹。
最近几年自然是在叙利亚。
相对而言“北极寒流”在叙利亚还不是很活跃主要是俄罗斯直接出兵留给雇佣军的舞台并不大。
与盛名相对的就是强大的实力。
按照公开资料“北极寒流”的战斗人员超过三千人还全是退役军人五百名骨干全来自特种部队。
装备方面自然不用多说。
从战术运输机到坦克战车再到各类枪械“北极寒流”无一不有而且无一不精。
传闻“北极寒流”有一艘“塞拉”级攻击核潜艇还有一整套用于秘密渗透行动的水下运载工具。
有人相信“北极寒流”手上有几枚前苏联解体时遗落的战术核弹头。
可以说只要“北极寒流”愿意随时可以入侵与攻占一个小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只不过真要这么做那就是与全世界为敌。
对那些为钱卖命的雇佣兵来说显然不想成为世界公敌。
当然并不是说“北极寒流”的每一个雇佣兵都很厉害依然有高下之分真正厉害的是五百名骨干。
那么卡拉什尼科夫公司请来的是骨干还是普通成员?
王栋不敢大意更别说轻敌。
皓月当空夜色没有黑到伸手不见五指在一名强悍的雇佣兵面前白眼仁反射的月光都可能让王栋暴露。
所幸夜晚并不安静。
村子外面是杂草丛生的农田有很多小昆虫还有在夜间出没的小动物比如一种像老鼠的啮齿动物。
走到离王栋不到三米的地方雇佣兵才停下脚步。
王栋仍然是一动不动的趴着唯一需要担心的是那个家伙站着不走因为王栋最多能憋气三分钟。
要是被发现了反而没什么大事。
罗清就在后面离王栋不到十米肯定用安装了消声器的手枪瞄准了那个家伙只要有半点风吹草动就会开枪。
其实雇佣兵盯着的不是近在咫尺的王栋而是远处的罗清。
王栋披着一条由谢初越制作的伪装网上面挂满了杂草只要他不动哪怕雇佣兵就在面前也不会发现异常。
只站了几秒钟雇佣兵继续前行还是朝罗清那边去了。
难道罗清故意引开雇佣兵?
听到靠近的脚步声王栋提高了警惕。
等到脚步声从旁边经过王栋才睁开眼睛观察了村庄那边的情况附近没有其他雇佣兵。
王栋没再迟疑掀开伪装网爬起来的时候拔出了螺旋军刀。
雇佣兵已经举起挎在胸前的ak12突击步枪肯定发现了罗清至少发现了异常提高了警惕。
没什么好奇怪的罗清在农田中间那里的杂草并不茂盛。
如果雇佣兵记得这附近的地形那么多出来的一丛杂草肯定有问题。
只是雇佣兵盯住了前方却忽视了深厚。
或许他是太自信了觉得刚走过来都没有发现异常身后肯定没什么危险也就不用提防。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高手大多死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