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 历史穿越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228章 技术专家
    伦敦bae系统公司总部。

    在秘书把咖啡送来的时候王栋第三次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金融时报》坐在对面的阿齐兹在玩手机。

    王栋的公开身份依然只是d&f军械公司总裁的私人保镖。

    只不过这次带上了阿齐兹由他充当司机。

    走廊对面的总裁办公室里面d&f公司的技术专家已经做完产品介绍现在由bae系统公司进行评估。

    不是赵禹是杰克-陈。

    赵禹早已名声在外别说来bae系统公司总部即便在爱丁堡他也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

    当然“杰克-陈”只是一个化名。

    陈子豪国内一流的化学家主要从事猛炸药的研制工作之前在军情局管理的军械研究中心工作。

    与赵禹不同陈子豪是货真价实的科研人员很少抛头露面。

    在浙江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陈子豪就去了位于西北的军械科研所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从业八年来他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科研上。

    别说是出国即便是回家探亲也没有几次。

    几个月前在参与的科研项目通过军方验收之后陈子豪才离开军械科研所回到江西老家。

    按照安排在二元猛炸药正式投产之后他以正高级工程师的身份去“新保”集团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名为指导“新保”集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其实是掌握核心技术避免泄密。

    虽然“新保”集团是中央直属国营企业但是谁能保证十万名员工个个老实可靠?

    要知道二元猛炸药不但可以用来制作枪弹的发射药还可以用做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

    用在格斗导弹上能大幅度提高导弹的飞行性能。

    因为在军械科研所工作了八一些时间调整状态军情局也需要时间为他安排新身份。

    只是回家的几个月陈子豪一点都不适应。

    用赵禹的话来说在秘密单位工作太久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即很难融入与适应现实社会。

    在“龙四”找到他说有一个新的秘密任务他问都没问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陈子豪在“龙四”的安排下从十多个国家过境在上周来到爱丁堡以美籍新加坡人“杰克-陈”的身份加入d&f公司随后就取代赵禹成为d&f公司的cto兼任首席技术专家。

    至于赵禹现在是分管生产的副总裁。

    其实陈子豪只是猛炸药方面的专家在弹药领域没有多少发言权。

    为此“龙四”还派来了几名弹药方面的技术人员其中一些已经到达爱丁堡另外的也将在近期到达。

    所幸陈子豪带来了一些弹药方面的技术资料。

    就像赵禹之前所说在二元发射药研制成功层叠喷涂装填工艺取得突破之后华夏的军械企业就着手研制埋头弹负责小口径弹药的就是“新保”集团准确说是集团名下的科研所。

    因为是全新领域所以研制进度并不快。

    在陈子豪出发前“新保”集团的科研所只确定了基本方案正在跟军方协商确定口径标准。

    简单的说还在工程试制阶段。

    军方拿出了十多套方案也就是十多种待选口径只是小口径步枪弹就有三种在完成对比测试之后才会做出选择。

    为此“新保”集团自行投资建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用于对比测试的枪弹。

    产量不是很大而且按测试安排进行生产。

    至于测试工作由军情局组织安排在西北某秘密基地进行保密级别非常高没有走漏半点风声。

    陈子豪带来的就是三种测试枪弹的设计图纸。

    分别是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8.5毫米通用枪弹与12毫米机枪弹全都是采用二元发射药的埋头弹。

    赵禹没有直接使用“新保”集团的设计图纸而是做了一些必要改动。

    按照陈子豪所说局里提供的三份图纸准确说是三种枪弹其实是备胎被军方选种的概率极低。

    很简单这三种枪弹都有缺陷。

    拿小口径步枪弹来说6毫米明显小了一点即便采用二元发射药除非在弹头的构型与用材上做文章不然综合性能最多比现役的5.8毫米步枪弹提高50%达不到军方提出的性能指标。

    在弹头上做文章代价更大。

    要知道华夏是大国步枪的装备数量以百万支计算步枪弹的消耗量更加惊人因此对价格极为敏感。

    用钨合金取代钢提高弹头的加工精度都会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从成本角度考虑最好就是使用钢芯弹现有的设备就能加工生产。

    此外另外两种埋头弹也有类似的问题。

    赵禹所做的其实就是参考陈子豪带来的设计图绘制6.6毫米、8.8毫米与13毫米埋头弹的图纸。

    当然赵禹还手工制作了几件样品。

    只是样品有弹壳、弹头、卡拖与底火没有装填发射药主要用来展示三种埋头弹的内部结构。

    不算精细毕竟只是样品。

    由陈子豪带来的向bae系统公司总裁、以及技术专家介绍的就是赵禹弄出来的图纸与样品。

    至于发射药陈子豪以“商业机密”为由只提到关键性能指标即爆燃速度。

    显然很片面。

    发射药的性能指标有很多包括火药力、爆热、火焰温度、比体积、比热容比、装填密度、压力指数等等。

    陈子豪不是不知道而是“商业机密”不能随便说。

    因为没有成品只有样品所以三种埋头弹的性能指标只有理论计算值没有实测的数据。

    对此陈子豪给出了明确答复。

    在完成设计后d&f公司会生产一批埋头弹用来进行性能测试而且保证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陈子豪没有吹牛而是有事实依据。

    这就是“新保”集团试生产的埋头弹与理论性能的偏差不到百分之五因此百分之十的上限已经很宽裕了。

    三种埋头弹的性能显然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