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 历史穿越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299章 求变
    在总体上西方军火企业的努力意义不大最多只是给华夏军火企业制造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麻烦。

    俗话说因利而聚必因利而散。

    虽然包括俄罗斯军火企业在内西方军火企业都很惧怕来自华夏的竞争对手但是在本质上并非所有军火企业都愿意把华夏挡在门外因为华夏不但是军火出口大国同时也是军火进口大国。

    因为各自的利益不同获取利益的手段不同所以在对待华夏的问题上西方军火企业并不是一根绳。

    比如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瓦森纳协定”的缔约国却一直在向华夏出售武器。

    此外土耳其与阿根廷等缔约国还在从华夏进口武器。

    在根本上华夏军火产业必然跟随工业化的脚步发展壮大华夏军火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不管是制裁、还是限制与遏止都无法改变这个趋势。

    其实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制裁不但无法阻挡华夏的脚步还会让华夏军火企业闯出一番新天地。

    这种局面其实已经出现了。

    拿军火产业中最高端的军用飞机来说华夏已经独立研制出第五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与空中预警机还在向海外推销这些军机。

    即便是技术含量最高、研制难度最大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华夏也已取得突破。

    在其他领域无不如此!

    华夏的第一艘纯国产航母已经下水成为了航母俱乐部的成员而且是美国、俄罗斯与英国之后全球第四个拥有大型航母的国家还是除美国之外全球唯一研制电磁弹射器的国家。

    如果以建造能力为准华夏是美国之外唯一能够独自建造大型航母的国家。

    把舰载战斗机等算上华夏同样是美国之外唯一能够靠自身能力打造以航母为平台的海空打击能力的国家。

    在传统强项也就是地面武器领域华夏的多种外贸坦克已经获得多个国家的订单。

    以外贸军火的品种来看华夏已经超越美国是全球唯一能向海外客户提供所有武器装备的国家。

    别忘了美国不生产常规潜艇而华夏的常规潜艇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

    这就是制裁华夏对华夏实施军事禁运的结果?

    显然这个结果与西方国家当初的设想截然相反。

    用网上的话来说再制裁与禁运二十年华夏就什么都有了。

    如果制裁与禁运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其实在西方国家阵营里早就有了质疑的声音。

    只是落下铁幕容易破除铁幕却极为困难。

    随着华夏的军工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全球范围内跟西方军火企业争夺订单这一切变得更加不可能。

    不说别的只是为了自身利益欧美国家的军火企业就会横加阻挠。

    哪怕知道迟早要跟华夏军工拼个你死我活也不是现在而且拖得越久越好毕竟现实利益才是关键。

    可见这就是王栋面对的现实难题。

    在依靠军情局拿到埋头弹的技术前d&f公司算得上是一家正宗的西方企业跟华夏没有必然联系。

    至于王栋、赵禹等人来自华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很多西方军火企业里都有华裔员工。

    只是在拿到了由军情局提供的技术特别是华夏独有的二元发射药与层叠喷涂装填工艺后那就不一样了。

    哪怕d&f公司在资本上依然是英国企业却打上了“华夏”的烙印。

    在这个大背景下还有必要加入以遏制华夏军工为现实目的的“军火托斯拉”吗?

    就算有加入“军火托斯拉”能得到什么好处?

    王栋在考虑也必须考虑清楚。

    随着华夏军工的强势崛起西方军火企业正在寻求改变只是在改变方式上存在严重分歧。

    做为绝对核心的美国军火企业继续在原来的道路上前进认为加强遏制手段比如技术壁垒来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确保在各个领域至少是高端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把华夏军工压在中低端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军火企业也在这条道路上前进。

    说是追随美国军火企业也好说是维护自身利益也好欧洲军火企业确实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机会。

    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就是bae系统公司。

    通过参与由美国军火企业主导的项目充当二级承包商或者子承包商bae系统公司在这些年里发展得很不错。

    至于其他的欧洲军火企业哪怕比不上bae系统公司也能尝到一些甜头。

    只是这种局面正在改变。

    英国脱欧是一个因素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还有华夏的经济扩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虽然美国军火企业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欧洲军火企业正在努力寻求改变。

    当然bae系统公司也不例外。

    在英国脱欧之后bae系统公司不再是欧洲军火企业而是英国军火企业被众多欧洲同行当成了外人。

    显然美国军火企业同样不会把bae系统公司当自己人看待。

    虽然bae系统公司的经营状况还算不错但是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或者说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从市场与技术的角度来看在英国脱欧之后bae系统公司一直在吃老本而且处处碰壁。

    比如美国空军的b-x项目就明确提到必须采用变循环发动机而当今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是ge即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bae系统集团名下的罗罗公司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研制出类似的发动机。

    又比如在欧洲的“未来战斗机”项目中掌握主导权的是法德bae系统公司只是参与者甚至连英国都只是参与者而且法德向英国发出邀请只是因为法德两国没有生产先进军用发动机的能力。

    不寻求改变bae系统公司的好日子很快就会到头。

    那么怎么改变?

    投靠实力强大的美国?

    还是回归欧洲?

    显然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且这两个选项都很糟糕真正的出路未必在这两个选项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