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接连遭遇挫败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必须承认贾尼尼少将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指挥官。
在城郊的几场战斗之后贾尼尼少将已经认清了局势。
俗话说做最坏的打算为最好的结果努力。
对叛军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在计划时间内攻占纳西里耶而最坏的自然是没能及时攻占纳西里耶。
为此贾尼尼提前让“圣地雄师”旅撤出战斗。
按照最初的计划在推进到纳西里耶城区之前都由“圣地雄师”旅打主攻确保另外几个旅能够有足够的兵力扫荡城区。
随后贾尼尼扩大了进攻范围。
显然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举措。
如果按照原订计划推进也就是沿着公路进军别说缺少“圣地雄师”旅哪怕把主力部队全都用上叛军也未必能够在短短几天之内推进到纳西里耶城外必然会在城郊浪费更多的时间。
关键就是叛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发动进攻就无法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
何况守军得到特种部队增援有足够的反装甲武器能够在阵地防御战中让叛军付出惨重代价。
事实也确实如此。
要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就必须扩大进攻的正面宽度从而投入更多兵力。
其实这也正是守军的死穴。
别忘了守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
集中兵力守卫一段防线完全没有问题守军兵力再不够也能凭借防御方的有利条件顶住叛军的进攻。
如果要同时守卫几条防线呢?
显然以守军的兵力绝对无法同时守住几个方向上的防线。
正是如此贾尼尼才让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渡河从北岸向纳西里耶发动进攻。
之前向南面迂回的那支部队也转为北上从南攻打纳西里耶。
加是沿公路推进的那个机械化步兵旅贾尼尼同时动用了三个旅的兵力还有一个步兵旅充当预备队。
守军再能打也扛不住同时在三个方向上发动的进攻。
即便如此贾尼尼手里还有两个旅的兵力包括由他直接指挥的“圣地雄师”旅。
如果能够拿下纳西里耶自然是再好不过就算不能也没什么关系贾尼尼完全可以率领两个旅向东推进。
前提是完成对纳西里耶的合围。
只要能困死纳西里耶的守军东进的问题就不大。
后勤补给的问题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这就是在纳西里耶东面已经没有政府军的主力了而且从纳西里耶到巴士拉南面的那条高速公路也只有两百公里。
以“圣地雄师”旅的实力突击两百公里也就几天的事情。
等到“圣地雄师”旅杀到舒艾拜郊外巴士拉的拉扎克政权将土崩瓦解然后政府军都会缴械投降。
很明显贾尼尼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个机械化步兵旅同时在三个方向上发动进攻守卫纳西里耶的政府军连一点希望都看不到。
当天上午叛军就在西面与南面取得突破攻入城区。
进入巷战阶段局面反到有所缓和。
不是说叛军的兵力不够而是在环境复杂的城市里面很难让进攻兵力展开也就无法发挥出兵力的优势。
在占领了几条街区之后西面叛军首先停止进攻。
很快从南面攻入城区的叛军也停了下来。
相对而言南面的情况更好一些。
很简单从南面杀来的叛军早已离开公路只能用小型军车向前线运送物资也很难获得后方的火力支援。
当时在南面支援叛军的只有坦克与战车。
显然这些直射火力在城市战中的价值不是很大远远比不是榴弹炮很难消灭藏在建筑物里的敌人。
打到下午四点左右叛军对城区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炮击宣告当天的进攻就此结束。
必须承认这些从北面调来的参加了摩苏尔与泰勒阿菲尔战斗的军队都有丰富的城市战经验。
在白天的战斗中守军伤亡了数百名官兵而叛军的伤亡却小得多。
只是在城区西面争夺一座集市的战斗中守军一个连的官兵全部阵亡叛军伤亡还不到二十人。
这也反映出伊拉克政府军缺乏实战经验更缺少能力突出的基层军官。
在很多时候守军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指挥丢掉阵地遭受更大的损失却没有让叛军付出代价。
政府军有的也许只是绝不投降的士气。
很简单从塞马沃一路打过来叛军就没有收过战俘。
别说向叛军投降哪怕脱下军服混在平民里面只要被叛军发现并且确认在政府军干过就会被当场处决。
只是最惨烈的战斗不是发生在底格里斯河南岸而是北岸。
当天上午叛军就对北岸的居民区进行了大规模炮击而且使用了燃烧弹焚毁了几乎所有的建筑物。
炮击结束之后守卫居民区的那个步兵营只有不到一百名官兵活着逃出来。
此外这些侥幸逃脱的官兵几乎全被烧伤有的还伤得非常严重大部分都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与能力。
炮击过后叛军顺利将战线推进到桥头堡附近。
随后叛军发动了一次强有力的进攻。
到此叛军的意图才暴露出来。
这就是首先攻占北岸城区设法夺取桥头堡渡过底格里斯河从北面杀入南岸的主城区。
哪怕没有能够夺取大桥北岸的叛军也能继续向东推进。
也就是说叛军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夺取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完成对纳西里耶主城区的三面包围。
为此叛军在第一次进攻中就投入了一个加强机械化步兵营。
14辆m1a1主战坦克22辆m2a3步兵战车协同的300多名步兵在至少20门大口径迫击炮支持下发起进攻。
只是叛军没能一鼓作气的攻下桥头堡。
别忘了守卫桥头堡的不止是增派过去的那个步兵营还有雷东与丘尔金率领的一百多名行动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