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手里最大的筹码其实就是石油与天然气。
去年伊朗是华夏的第四大石油供应国与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华夏进口石油的百分之十一与进口天然气的百分之二十八一个国家能够取代伊朗在能源供应上的地位。
此外伊朗也是华夏的主要投资目的国。
到伊拉克内战爆发前华夏在伊朗的投资超过了1500亿美元。
其实这一切都得从当年的“伊核协议”说起即在伊朗承诺不研究、制造与谋求核武器之后国际社会将在五年之内逐步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而去年刚好是协议签署生效的第五年。
问题是这种局面还能持续多久?
华夏确实是全球头号能源进口过可是华夏一直在寻找替代能源想方设法的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从短期来看华夏在可燃冰领域取得的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天然气价格。
要知道第一座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的可燃冰开采平台已经在南海投产三年内就能有结果。
什么结果?
当然是有没有大规模商业开采价值。
如果有那么最快五年最迟十年华夏就很有可能从天然气的进口国转变为天然气的出口国。
这是个什么概念?
只是在华夏领海与专属经济区内已探明的具有开采价值的可燃冰的总储量就超过了全球天然气总储量。
此外进口天然气占到了华夏进口能源的百分之二十。
因为已经是天然气的纯进口国所以在华夏的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并不大比如很少用天然气发电。
要知道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一些注重环保的欧洲国家天然气主要用来发电。
只要可燃冰实现了商业开采而且开采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那么取代了天然气的甲烷在华夏的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肯定会大幅度提高从而降低对其他能源的需求也就是减少进口需求。
保守估计仅次一点就能把华夏的进口能源规模缩小三成!
最倒霉的是谁?
显然是俄罗斯、伊朗与卡塔尔因为这三个国家是华夏进口天然气的主要输出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三个天然气输出国。
到时候华夏甚至会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成为这三个国家的竞争对手。
相对而言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与阿曼等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输出国所受到的影响就没这么大了。
很简单这几个国家的天然气并不是很多主要依靠的是石油。
虽然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具有光明的发展前进与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部取代石油。
别忘了石油不但是燃料还是化工原料。
更何况大部分汽车烧的都是石油而不是天然气。
此外在开采成本上可燃冰很难在短期内低于石油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石油开采成本又是全球最低。
伊朗嘛那就惨了。
只是失去华夏的天然气市场伊朗每年的损失就超过了一百亿美元而以现在的市场价格为准甚至达到了三百亿美元。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按照华夏最新的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在2045年之前建造近60座核电站已经获得批准的30座核电站总计有120座机组而且全部为第四代高温气冷反应堆计划总装机容量为40万兆瓦。
这是个什么概念?
差不多是20座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
更重要的是核电站几乎不受天气影响能够稳定的输出电能而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会出现季节性波动。
大力发展核电站也是为了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当然也与发展清洁能源有关即华夏当前的核电规划主要还是用来替换污染严重的火电。
只是等到另外30座核电站开建那就不一样了。
按照华夏当局发布的公告从2035年开始将以第六代反应堆为主。
为什么是第六代第五代呢?
第五代反应堆也有不过留着备用即在第六代反应堆的研发出现问题之后才会考虑建造第五代反应堆。
这个第六代反应堆那可是大有来头。
虽然华夏官方至今没有公布第六代核电站的相关技术甚至没有提到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堆但是外界一直认为很有可能是聚变堆至少会是一种融合了可控聚变技术的增强型裂变堆。
果真如此那就意味着在2040年前后第一座含有可控聚变技术的核反应堆就将问世。
那么这可能吗?
没有人说得准也没人敢打包票。
只有一点能肯定如果可控聚变技术正的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让聚变核能造福于全人类那么首先取得突破的肯定是华夏。
为什么?
当今全球最关注也最舍得在可控聚变技术领域投入的国家就是华夏甚至可以说只有华夏。
要知道可控聚变技术是华夏摆脱能源进口的唯一办法。
不管是可燃冰还是单堆功率达到了800万千瓦的第五代裂变堆都无法彻底全面的取代化石燃料。
更重要的是只要华夏的经济还在快速发展那么对能源的需求就会水涨船高。
说句不客气的话华夏从南海开采起来的可燃冰甚至无法满足每年新增能源需求因此依然高度依赖进口能源。
其实这不是进口能源的问题而是能源本身的问题。
虽然每年都有新的油田被发现还有很多新能源出现比如页岩油与可燃冰但是这些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即便是用于裂变堆的原料也就是铀矿储量也是有限的在未来几十年到几百年之内就会枯竭。
只有氢元素才是无限的。
可见只有可控聚变技术能够彻底解决能源问题至少能够确保在今后的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能源问题。
对华夏来说可控聚变技术更是登上巅峰的必经之路。
到2040年还有多久?
20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