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的当天晚上围观的记者散去之后。青道高中一军的所有选手到了会议室参加对于明川学园的讨论会。
与其说是讨论会不如说战术动员会更恰当些。
这也可以算是青道高中的特色之一了在确定了对手之后立刻研究对手的资料并制定出相应的战术。
如果两场比赛之间有间隔的话青道高中还会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理论上青道高中并不怕跟稻城和市大三高之外的任何球队竞争。当然包括稻城和市大三高青道高中也有绝对的信心在跟他们对决之后战胜他们。
只是这种心情是不一样。就好像两个国家开战你总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再衡量一下对方的实力。然后做一份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可无论对手是谁真正比赛的时候青道必然是全力以赴的。
这就是所谓的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
现在的西东京包括全国。跟任何一支球队打比赛青道都可以拍着胸脯说能赢!
他们有这样的实力和信心。
可并不是说你有这样的实力和信心你就可以大意。如果真的那样的话阴沟里翻船是迟早的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
这就是青道的生存法则。
高岛礼带回来的资料很周全只是除了杨舜臣之外其他的选手资料并不如何详尽。
顶多也就是打者擅长什么?守备擅长什么?以及他们的弱点。
因为没有克里斯的小本子作比较所以高岛礼带回来的情报大家也没有觉察出什么。
正常来说一般的豪门球队能带来这么多资料的已经是非常罕见了。详细的比赛录像主力投手的特征打者的爱好弱点……
总结来看明川学园毫无疑问是杨舜臣的一人球队。
整个球队不管是攻击还是守备都是以杨舜臣为核心。
其他的选手不能说没有实力但是实在是不强不显眼的很。
与他们相比杨舜臣简直就像闪闪发光的太阳一样。
“球速130到135公里虽然并不常使用变化球但是为了取得好球数有时候也会使用曲球和指叉球。最让人提防的是他那无比精准的控球能力。如果猜的不错他的控球是以九宫格为标准的。而且误差也就是半颗球到一颗球左右。如果像之前那样等着中央附近的好球再打那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那样的球一个都不会来。”
“还有不要被他那紧靠好球带的边角球路所迷惑如何贯彻自己的打击技巧应该是打败这个投手的关键。”
明川学园的资料光杨舜臣自己就占了足足三分之二。
由此可见高岛礼和侦查组成员对于杨舜臣的重视。
分析完所有的资料之后片冈监督一锤定音的宣布对杨舜臣的战术。
“摇摆不定的挥棒只会助长对方投手的信心!无论他投出怎样的球路一定要尽全力来挥棒这件事绝对不可以忘记。还有想要让这种聪明投手的信心产生动摇的话就要去靠机动力和短打攻势。”
说着片冈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青道高中的前两棒身上。
小凑亮介和仓持洋一。
如果说要把机动力和短打攻势发挥到最高境界在青道高中里非这两个人莫属了。
他们一个机动力天下无双一个打击技巧强悍如恶魔。
两人只要配合得当从杨舜臣的手里拿下分数并非不可能。
也不需要多有那么个两三分青道高中就可以稳操胜券了。
“是!”
教练吩咐作为弟子哪有不痛快答应的道理?
片冈一说完青道高中的所有选手起立赞同。
旁边看着的落合暗暗羡慕不已。
片冈监督在选手的心目中还真是受爱戴啊。
“落合先生您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片冈在吩咐完战术之后主动的向落合求计。
这也就是片冈换了另外一个稍微有点领导经验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作为最后的决策者片冈应该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帮他树立起更强大的威信。
可他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直肠子有什么就说什么。
他让学校帮忙请落合来的用意就是为了让落合这个有丰富甲子园经历的人看看他们的球队还有那些不足。
身为一个指导者自己倾尽心血培养的弟子等着被人挑毛病片冈的心里肯定是不好受。
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相比于他心里的那点儿不舒服他更希望落合能够真的指出青道高中现在不足的地方。
他希望他现在手底下这些选手们可以走得更远未来的路可以更顺畅。
在现在这个极致的利己主义社会里能碰到片冈这样一片丹心的指导者不能不说是所有青道高中选手们的福气。
也正是他用这份心才换的青道高中的选手们乐意为他卖命。
人心都是人心换的!
已经在青道高中待了两个多星期的落合对于片冈会这么问倒是也不惊讶。
“表面上看明川学园这个学校并不是很强。如果说是按照实力来判断他们跟我们打比赛十场里能赢得一场两场就应该偷笑了。可这才是最可怕的对于明川来说他们的任务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那一场两场变成可能而已。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全力以赴的避免这一场两场可能发生的状况。我们的任务要比对方的任务繁重得多呀……”
原本听了片冈的话心里已经有明确思路的青道选手们一个个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原本他们还是很明白的结果被落合一说突然就不明白了。
克里斯和御幸则若有所思的看着落合显然这两个家伙多少领悟到点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
落合不以为意的笑了一下。
“大家可能并不理解我来举一个例子好了。去年在中学软球联盟里最后称霸的队伍是来自长野县的赤城中学。大家大多数也是看的那一年赤城中学大杀四方。其实赤城中学崛起并不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时间还要追溯到两年前赤城中学棒球队刚刚成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