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通俗点说就是长白山国家野外研究所这一日所里迎来了一位新的客人呃研究员。
“小许同志你好欢迎你的到来!”
查验了证件之后六十多岁戴着厚厚眼镜的老所长轻轻握了握许广陵的手“希望你在这里的工作和学习能过得愉快!”
“所长我到这里来的目的是想实地调查一下长白山的药用植物资源希望能够查阅部分所里的相关研究资料另外也希望所里能提供我进山的补给之类。”
许广陵开门见山地说道。
“这个没问题当然没问题!”听到许广陵的要求所长只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便爽快应道并接着道:“小许你问补给是对的就你身上的这身衣服就不合格赶紧换要不保你明天冻得起不了床!”
就这样许广陵暂时地成为了研究所的一名临时调查研究员。
而他这个身份的由来也并不复杂。
怎么进山?
这是许广陵之前考虑的问题。
以旅客的身份肯定是不行的受到太多限制。
单纯地作为“野人”进山别的且不说只饮食这一方面就无法解决。
就他现在的饭量带再多干粮也不够几顿吃的。而且现在是冬季在山里能找到的食物相当有限偶尔地甚至隔三差五地作为调剂或者说补充还可若将之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那许广陵就等着把自己饿成人干吧。
所以思虑了一番之后许广陵试探着拨打了那个“客服电话”。
这纯粹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但不料却有了意外之喜。许广陵是上午十点左右拨打的电话而下午四点一本崭新的证件已然被送到他的面前。
面对这样的一种给力许广陵还能说什么呢?
“长白山的植被可以依海拔高度分为五个区域山脚是阔叶林区也是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海拔一千米是阔叶、针叶混交林区这两个区域也是长白山宝野人参的主要生长区域。”
“海拔一千百米往上就没有阔叶树木而只有针叶树木生长了。”
“到海拔一千八一带只有岳桦树及极其少量的云杉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岳桦林区。”
“再往上海拔两千米往上高寒、强风、暴雪、云雾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基本没有任何树木可以生存而只有矮小的灌木及地衣、苔藓之类。”
所里一个叫刘子善的年轻研究员指着桌上的长白山缩微模型为许广陵做着简单介绍。
正事说完之后又对许广陵道:“许兄弟托你的福晚上可能会有一场迎新我们这些苦哈哈又可以饱一下口福了!”
说是迎新其实也就是饭菜比平常略微丰厚了些。
而究其实也就是干黄花菜炖家猪肉(不是野猪肉)、干蒲公英炖豆腐干、干马菜(马蛇菜、马齿苋)炖小黄鱼等嗯这算是特色菜其它么就和城里的家常菜没有任何区别了。
而至于饭菜的味道么以许大厨嗯许半厨的标准来衡量呵呵。
不过他确实感受到了热情。
也是常年生活在苦寒地带与大山为伴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热情呢。只有热情才能冲淡这里的清苦而如果没有热情在这样的地方是待不下去的。
就如人参这味“长白山宝”一样生长于苦寒其性质却是温热大补而另一味同样大名鼎鼎的雪莲花也是一样。
用人文点或者说煽情点的说法这也正是世界予之以痛而其予世界以歌。
许广陵就此安身下来。
所里的很多图书是外面的图书馆所没有的更不用说那些专业的研究资料。
读着这些更加专业也更加枯燥的资料许广陵的感受却是相当美好。专业意味着简洁也意味着精当而简洁精当在许广陵的眼中就是美。
不过这些资料也只够许广陵看了四天。
更准确地说是三天半。三天半之后所有相关的资料俱已被许广陵汲取。
当人类拥有文字当文字被用于记述当记述冲破家族、族群的范围开始了更大范围的流通人类的文明进展是呈现出一种加速化的趋势的并且加速度越来越快。
真不知道再过一千年一个普通的人类可以坐拥多少的知识。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常人来讲拥有的资源再多其汲取吸纳的数量和速度却是极为有限的。
但这两个问题在现在的许广陵面前都不是问题。
从来到长白起加上进入研究所的这四天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许广陵坐拥书海而被他吸纳的是不知道多少人花了多少心血的研究成果!
但这也只是第一步。
甚至连第一步都不是而只是前提。
来到研究所的第五天许广陵开始进山谢绝了所里派人陪伴约定有任何问题电话联系后许广陵孤身一人踏进了茫茫大山。
长白山。
长白二字可以概括这山山脉常年有着雪线高山积雪几乎是终年不化。
此际长白山脚温度是零下五度左右而若向上攀登温度将会越来越低。又或者只要一场大风雪来哪怕是山脚温度也将瞬降到零下二三十度。
许广陵现在不是单衫了。
为免太过惊世骇俗以至让所里的人把他当怪物看他几乎是臃肿地穿上了厚衬裤和厚衬衣但事实上这在所里的人看来仍然还是太过单薄。
“刚来。他很快就会知道怎么穿的。”这几乎是所里人员一致的看法。
不过这其实很正常几乎每一个刚来这里的人都这样。
不过事实是上山后许广陵很快就除去了厚衬恢复为一身单衣。
厚重的衣服带给许广陵的感受是什么?不是踏实、温暖而是憋闷。倒不至于与窒息联系起来但总有一种呼吸不顺畅的感觉。——周身毛孔的呼吸。
出了研究所才走了五六里不到呈现许广陵眼前的就是一片茂密的莽莽苍苍的丛林。
==
感谢“oscar”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雾瓶”的月票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