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 历史穿越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535章 竞争对手
    jf-30的横空出世给了所有希望获得第四代战斗机却又无法买到f-35a的国家一个希望也给了部分能够买到f-35a却对其性能不太满意的国家一个选择而关键其实就是时间。

    jf-30还需要多久才能实现量产交付给买家?

    换句话说华夏的那家飞机制造厂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jf-30的设计与试飞工作使其达到量产与装备状态?

    五年!

    这是能够获得的最多的时间。

    虽然受到研制进度的影响f-35a的前几个批次没有实战能力而后期升级的费用又极为高昂所以直到2019年洛马公司才开始向国外客户交付具备实战能力的f-35a而之前交付的f-35a全都只能当教练机使用但是随着洛马公司的脉动生产线启动f-35a的年产量迅速提高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350架预计2023年还能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超过400架。

    按照这个速度到2026年洛马公司交付的f-35a将超过2000架其中交付给海外用户的将达到600到800架。

    这是个什么概念?

    除掉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引进了f-35生产线的国家需要直接从洛马公司购买f-35a的十多个国家总共的需求量也就在1000到1200架之间而且很有可能更少毕竟进口战斗机实在是太过昂贵。

    最典型的就是加拿大已经放弃了f-35a选择了f/a-18e/f。

    可见只要洛马公司开足马力在2027年或者2028年就能占领全部海外市场满足绝大部分国家对f-35a的需求。

    留给jf-30的市场还有多少?

    更重要的是在f-35a的产能提上来之后美国很有可能会放宽出口限制向更多的国家出售这种战斗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沙特。

    美国暂时没有向沙特出售f-35a一是为以色列着想毕竟美国是以色列的铁杆其次就是产能不足。

    连主要盟友都无法满足美国自然不会考虑次要盟友。

    虽然在海湾地区沙特是美国的主要盟友但是放眼全球沙特最多也就算得上是美国的次要盟友。

    此外洛马公司一直在改进f-35a。

    最新批次的f-35a在很多子系统上已经得到升级比第一批具备作战能力的f-35a强大了不少。

    随着f-35a的性能逐渐增强受到的出口限制同样会降低。

    简单的说美国可以向以色列提供最新的f-35a或者为以色列的f-35a升级而卖给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则是稍微差一些的f-35a从而保证以色列的军事优势让阿拉伯国家不至于对其构成威胁。

    当然最关键的其实依然是制造成本也就是出厂价。

    到2022年美国空军采购的f-35a的出厂成本价已经降到了1.2亿美元在扣除了通货膨胀之后比最初的要求也就是按照2016年币制计算单价上限为8500万美元还稍微低了一点。

    至于出口价也在同步降低。

    随着f-35a的出口价格降低肯定会有更多的国家选择f-35a而不是等待在量产时未必便宜的jf-30。

    其实这也是印度放弃su-57转投f-35a的关键所在。

    只是印度人想得有点多。

    这就是不但要买下f-35a的生产线与专利授权还希望在实现国产之后把出场价格降到跟美国相当的程度也就是按照2022年的币制计算单价不高于1.2亿美元以此节约上百亿美元。

    有这么好的事?

    美军为什么能够拿到出厂价而其他国家的采购价格都要高出一大截?

    说白了洛马公司得通过出口把巨额的研制费用赚回来而且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得返还给美军。

    为什么?

    研制f-35所花掉的几百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的国防拨款是美国军方出钱让洛马公司完成了研制。

    也就是说f-35的知识产权其实是在美国军方手里而不是在洛马公司手上。

    有了知识产权美军自然能够买到出厂价。

    印度有什么?

    要是印度都能够拿到跟美军一样的出厂价那些出资参与了f-35研制而且采购价还高得多的国家会怎么想?

    在等十多年等到美国发起下一代战斗机的联合研制工作时还有谁会参加?

    说白了如果印度的采购数量足够多那么美国或许会给印度一个批发价比其他国家的稍微便宜一点。

    至于拿到出厂成本价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产量至关重要。

    按照估计到2025年也就是在产量突破1500架之后f-35已经达到盈亏点即实现了保本。

    那么从2026年开始出售f-35赚到的钱就是纯利润了。

    以此推测在2026年之后f-35a基本型的对外出口价格很有可能降到1.5亿美元最多不会超过1.7亿美元。

    即便包含全套系统采购60架的单价也不会超过2.2亿美元。

    这个价格绝对算得上便宜。

    要知道在2016年印度采购法国的“阵风”包含全套系统与弹药的单价就超过了2亿美元。

    更何况“阵风”跟f-35a根本就没得比。

    如果洛马公司能够把f-35a的全系统价格控制在2亿美元左右那么现今所有的先进战斗机都不是其对手。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低?

    说白了就是产量。

    到2026年包括f-35b与f-35c在内f-35的总产量将接近3000架在2030年肯定会超过5000架。

    如此巨大的产量能够把分摊的研制经费降到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

    为什么?

    为了研制f-35总共也就花了不到500亿美元即便把通货膨胀算上按照2030年的币制计算大概也就1500亿分摊到5000架战斗机上的话平均一架的研制经费才3000万美元。

    如果跟2亿的售价相比3000万研制费用也才15%。

    对第四代战斗机来说这个比例已经是非常的低了。

    要知道f-22a超过了35%。

    至于俄罗斯的su-57如果按照200架的目标产量计算研制经费所占的比重甚至会超过50%。

    即便是华夏的j-20按照600架的最高目标产量计算也达到了25%。

    可见这种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足以让f-35a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用价格战碾压所有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