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招人反而不是什么问题。
为啥?
在战争期间巴基斯坦进行了有限动员招募了大量退役军人而且组建了数十个旅的作战部队。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巴基斯坦的三军总兵力已经超过200万。
其中陆军就有大约170万!
显然在和平时期巴基斯坦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
即便与印度的矛盾并没有化解需要保持一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巴基斯坦的陆军总兵力也要缩减到50万以内。
也就是说需要裁撤120万。
此外空军也要裁撤大约10万名官兵只有海军不存在裁军的问题即海军没有在战争期间扩充兵力。
这么多人怎么安置?
当然其中的一些肯定要转为预备役或者是内务治安部队。
只是肯定得有一批官兵得另寻出路。
正是如此只要王栋愿意在巴基斯坦招募15万甚至25万名临时员工并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巴基斯坦当局找过“安固”公司希望“安固”公司在巴基斯坦扩招。
毕竟数十万军人同时专业肯定会造成大量社会问题而且巴基斯坦国内也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
要知道在巴基斯坦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根据战前做的统计巴基斯坦的人口已经超过5亿而且人口结构极为年轻即便除掉妇女劳动力人口多有接近2亿。
关键是如何养活这么多的人。
d&f公司确实在盈利也赚了不少钱但是d&f公司与“安固”公司是分开经营有各自的业务。
更重要的是在第四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d&f公司的业务肯定会受到冲击。
短期内养活10多万人不是问题。
可是从长远来看“安固”公司必须找到盈利点不然迟早会出问题。
怎么盈利?
最初半年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糟糕。
因为早就把d&f公司交给了瑟琳娜与高俊还有赵禹与云凤在那边打理所以王栋主要负责“安固”公司这边的经营工作没有特别的事情他一般不会去沙特过问d&f公司的经营情况。
当然这里面也有穆罕默德国王的因素。
为啥?
穆罕默德的那个亲妹妹仍然待字闺中已经拒绝了几个阿联酋与阿曼的王子似乎铁了心要嫁给王栋。
以前穆罕默德还只是王储。
现在他成了国王。
如果他下一道命令王栋该怎么办?
要知道王栋早就是沙特的荣誉公民了而且拿到了王室的“外卡”是少数几个能够自由进出王宫的非王室成员之一。
更重要的是d&f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都跟沙特有关。
就算王栋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d&f公司的上万名员工考虑。
此外罗清也一直在沙特担任王室女子卫队的教官。
总而言之王栋是有多远就躲多远尽量不去给自己招惹麻烦。
当然对“安固”公司的财务状况王栋也是万分的头痛。
半年之内云龙就按照跟巴基斯坦当局签署的协议从巴基斯坦的退役军人中招募了数万名官兵。
当然主要是军官与士官而且以精英为主。
按照跟这些人员签署的合同在培训期间“安固”公司只是提供食宿以及相当于正常薪酬五分之一的补贴。
要在完成培训拿到了“上岗证”准确说是获得了任务之后才签署雇用合同。
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而且合情合理。
问题是即便只有五分之一的薪水依然吸引了数十万巴基斯坦的退役官兵。
为啥?
每个月1000美元在巴基斯坦绝对算得上是高收入。
更重要的是还管吃管住在完成了培训之后每年就能拿到6万美元同样是管吃管住。
在巴基斯坦这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普通的巴基斯坦家庭一般只有一个人工作而每年大概1万美元的收入就能够养活全家人。
关键是这个“全家人”的概念太大了。
为啥?
在巴基斯坦实施的是一夫多妻制只要养得起一个男人最多能娶四个老婆而且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
一个年收入大概1万美元的男人能够让4个老婆与数十个子女过上温饱生活。
6万美元的收入?
在巴基斯坦那绝对是富翁。
此外“安固”公司在巴基斯坦至少是在巴基斯坦的退役军人中早已出名是几乎所有退役军人最想去的地方。
为啥?
在过去的几年里“安固”公司在巴基斯坦招募了数千名人员而且这些人的年收入都在20万美元以上。
虽然有很多来自巴基斯坦的雇员战死沙场但是只要能够在“安固”公司干几年就能在家乡买下一大片土地让全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安固”公司会给予伤亡人员巨额补偿。
当时在第一次招募的时候原本只有5000个名额结果收到了20万份简历。
半年之内云龙陆续招募了大约5万名人员。
显然安顿这些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哪怕只是管吃管住开支都非常巨大简直难以承受。
那几个月每到8号的时候王栋就想找个地方藏起来。
为啥?
8号是发薪的日子而且得确定下个月的预算。
可以说如果没有d&f公司在后面撑腰“安固”公司连最初的半年都熬不过来早就宣布破产了。
正是如此赚钱成为了公司高层人员的头号任务。
为了赚钱大家都在想办法。
谢初越干回了老本行带着一帮精锐人员前往也门协助沙特等阿盟军队对付胡塞武装的头目。
张子岚与铁虎也去了沙特不过是给政要当保镖。
雷东干起了买卖军火的行当是在地下黑市而不是正规市场。
如果不是需要留下了坐镇指挥王栋说不定会叫上罗清去杀手组织接任务。
当然这些小打小闹都只是杯水车薪。
要想解决资金的问题还是得干大事而想出办法或者说找到门路的正是当初夸下海口的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