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办法?
在阿姆利则做文章。
虽然联合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而且由“安固”公司负责分发但是相对于数百万难民来说联合国提供的那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难民的需求。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阿姆利则的物价高得吓人。
云龙想到的办法也很直接控制阿姆利则的市场。
搞走私?
当然不是。
用云龙的话来说就是加强管理打击所有的非法通过垄断来获取利润同时确保大部分人能够获得生存必须的物资。
只是云龙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打击地下黑市。
那是什么?
收缴武器。
受战乱影响有很多武器流到民间而且很多来到阿姆利则的外地人都带来了防身用的枪械。
按照云龙的意思“安固”公司以治安为名发起了为期3个月的整治行动。
第一个月就是让平民自觉交出藏匿的武器而且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一支步枪能够换到一袋50斤的面粉。
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是全面的清剿。
反抗?
那不是找死吗?
可以说在这两个月内阿姆利则动荡不安不过整治的效果也很突出收缴了数万支枪械还清理掉了一批藏在市区里面的敌人为后来维持秩序让阿姆利则恢复稳定打下了基础。
其实垄断是唯一的出路。
怎么说?
只有实现垄断经营才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利润同时确保大部分难民能够获得必须的生活物资。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把阿姆利则打造成自由贸易城市的苗头出现了。
为什么?
需要物资的不止是阿姆利则而是整个印度。
要知道跟印度的其他城市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城市相比阿姆利则的情况还算是比较好的。
为啥?
不管怎么样能够通过“安固”公司从巴基斯坦与华夏进口粮食大部分阿姆利则的居民能够获得粮食哪怕需要为此倾家荡产哪怕需要日夜不停的劳动哪怕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可是在印度其他地方即便倾家荡产也未必能够获得糊口的食物。
根据国际机构的统计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印度的赤贫人口增加到了10亿而且人均粮食供应量降到了240千克。
这是个什么概念?
除了数量极少的高层绝大部分印度人都得饿肚子。
更可悲的是印度已经没有外汇储备了。
当时印度的外汇储备仅有不到500亿美元要在短期内偿还的国际债务高达4000亿美元。
显然债务违期已经不可避免。
这就意味着印度已经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贷款。
没有外汇拿什么买粮食?
要知道第四次印巴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让粮食成为战略物资导致国际粮价暴涨了好几倍。
虽然这种局面不可持续毕竟需求量就那么大而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市场萎缩但是在短期内粮价很难回到合理水平而数亿生活在饥饿边缘的印度难民显然不可能等到几个月乃至几年之后。
由此导致的情况就是向印度走私粮食成为了最赚钱的买卖。
为啥?
受到国内局势影响印度早已进入国家监管状态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战略物资都由国家统一分配。
虽然印度军事政府没有限制自由买卖但是对价格做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怎么限制?
就是强行压低价格。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价无市或者说是有价无货。
此外就是限量供应。
这些错失直接导致印度的地下黑市发展壮大。
别说是平民即便是少得可怜的中产阶层以及更少的富裕阶层都得设法去黑市上购买粮食。
当然能在黑市上购买粮食的肯定不是印度的法定货币而是外汇以及黄金等贵重物品。
在印度最不缺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黄金。
大部分印度家庭哪怕是贫困家庭都有一些金银首饰。
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半年内黄金在印度国内黑市的地位达到巅峰不过折算下来的价格却跌到了谷底。
当时1克黄金只能兑换20千克面粉。
这是个什么概念?
1克黄金的价格在40美元左右而20千克面粉的价格还不到15美元。
此外在地下黑市以次充好是经常的事情。
只是受到印度军事政府的严厉打击很难有办法把粮食运入印度更别说在印度各地推销。
显然阿姆利则就是一个缺口。
云龙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如果能够通过阿姆利则把粮食运进印度必然能够赚大钱也就能缓解“安固”公司的资金问题。
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云龙没有做过相关统计但是在接下来的3年内向印度走私粮食等商品成了“安固”公司的主要收入。
至于影响更加不用多说。
后来在相关的事情公布于众之后有人做个估计由“安固”公司走私的粮食帮助至少1亿多印度人渡过了难关不过也掠夺了印度的社会财富让印度在过去几十年里的积累全部泡汤。
积累?
拿得出足够多的高价值商品比如黄金首饰去黑市换取粮食的至少都得是印度的中产阶层。
在印度这些人显然算的比较赋予的。
长达3年的掠夺直接消灭掉了印度的中产阶层。
其实从根源上来看由此造成的影响比损失的财富还要巨大。
为啥?
没有了中产阶层的支撑印度还有未来吗?
虽然印度的中产阶层是极少数但是对战后的印度来说未来的希望几乎就全都寄托在了中产阶层身上。
中产阶层消亡意味着印度倒退了数十年。
用一些西方社会学家的话来说战后那几年的困难时期直接让印度回到了独立建国前的水准。
这样的印度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当然云龙显然并不在乎这些毕竟对他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还是如何让10多万雇员能够获得应得的薪酬。